阿根廷“疯子”又赢了,130万吨大豆运往中国,没有一粒是美国的

阿根廷总统米莱又搞了个大动作,把全球大豆市场彻底搅了一遍。

这次,他干脆利落地把大豆出口税砍成了零,给出的时间窗口也不长。

结果,中国买家眼睛一亮,立马下单、毫不含糊,直接买走了130万吨大豆。而另一边,美国大豆还堆在仓库里没人要。

看上去只是一次农产品交易,背后却是中、美、阿三国之间的较量。谁能抢得先机,谁就能在全球粮食博弈中占到便宜。


阿根廷甩大豆,美国掉队,中国接得稳

阿根廷这次的政策动作,说是“破釜沉舟”也不为过。

面对国内经济接近崩溃的局面,米莱政府选择了一条快刀斩乱麻的路:把大豆出口税直接砍到零。

这意味着谁来买,谁就能立刻享受便宜货,不收一分钱税。但政策限定了时效,最多到10月底,抢完即止。

这个政策一出,国际市场立刻反应。

阿根廷大豆价格直接降了一大截,给了买家实打实的价格优势。

中国买家早就习惯了全球采购,这次自然不会错过这波“限时特卖”。短短两天,130万吨的订单就敲定了。

这实际等于阿根廷全年对华出口量的三分之一,动作之快,说明中国对国际市场的变化早有准备。

而此时,美国的豆农却等不来买家。仓库里的大豆越堆越多,卖不出去,价格还一直跌。

过去那种“只要中国买单,美国就能高枕无忧”的日子,已经一去不复返。

更关键的是,美国对中国的大豆出口今年几乎归零,农民看着自家豆子没人要,心里急得直发毛。

这场变局的背后,是政策、市场和战略的交汇。

阿根廷需要美元,中国需要便宜的大豆,而美国则因为政治和贸易政策上的反复,失去了最重要的客户。这不是单一事件,而是全球粮食市场格局调整中的一个缩影。


米莱的“疯狂”背后,是现实逼出来的选择

很多人说米莱是“疯子”,但这次的零关税政策并不是瞎搞。

说到底,他是被国内经济形势逼到了墙角。比索暴跌、通胀失控、外汇见底,地方选举还输了,谁坐在总统位子上,都得想办法止血。

取消大豆出口税,表面上是放弃了政府收入,但换来的,是一波快速的美元流入。

阿根廷政府眼下最缺的就是外汇,这笔钱能不能进账,直接关系到国家是否还能继续运转。政策一出,市场反应积极,比索汇率终于不再往下掉,短期内算是稳住了局势。

不过,这种政策也不是没风险。取消税收意味着财政收入会减少,未来财政缺口怎么补?

阿根廷的农产品出口本来就依赖大豆,现在一口气把税拿掉,虽然换来了急需的美元,但可能也会导致农民集中抛售、市场短期失衡。

同时,不得不提的一点是,这项政策的时间节点非常敏感。10月底就结束,恰好和阿根廷的中期选举只差几天。

这很难不让人怀疑,米莱是想靠这波经济反弹来拉选票。至于政策后续怎么收场,那是选举之后的事了。

而就在政策发布后不久,米莱还和特朗普见了面,双方互相称赞,看似亲密,实则各有算盘。

阿根廷想要美国继续兑现之前承诺的经济援助,但眼下这笔钱还没着落。

米莱通过这次操作,也是在给美国一个信号:如果不伸手帮忙,阿根廷也会自己找出路,不管这条路是不是合美国胃口。


中国这波出手,不只是买豆那么简单

中国买下阿根廷130万吨大豆,不仅是因为价格便宜,更是一次精准的市场判断。

面对阿根廷突然抛出的“限时优惠”,中国反应之快,说明了一件事:大豆采购早已不是临时起意,而是系统布局。

中国这些年一直在推动进口渠道多元化。以前过于依赖美国,现在早已转向以巴西为主、阿根廷为辅的结构。

这次阿根廷大豆价格一降,中国买家立马跟进,说明整个采购体系已经非常成熟,决策效率高,执行力强。

更重要的是,中国并没有因为便宜就放松对质量的把关。

过去曾有人试图通过“洗产地”方式,把美国大豆贴上其他国家标签出口中国,但中国海关早就准备好了技术手段,像基因检测这类手段已经常态化。

谁想投机取巧,基本很难蒙混过关。

而国内方面,中国也在同步推进产业升级。国产大豆产量逐年提升,饲料企业也在推广豆粕替代技术。

这意味着,中国对进口大豆的依赖程度正在下降,掌控力也在增强。这一次集中采购阿根廷大豆,只是顺势而为,不是被动应对。

这波操作不仅省了钱,还稳定了供应。按130万吨计算,每吨便宜几十美元,整体下来就是上亿美元的节省。

而这批大豆主要在春节前后到港,正好补上国内消费旺季的缺口,买得及时,用得上,算得清。


全球大豆格局在动,中国把握主动,美国逐渐掉队

表面上看,这次是阿根廷靠政策抢了美国的订单,实际上是美国自己把机会送了出去。

如果不是中美之间的贸易摩擦不断升级,如果不是美国对华政策反复无常,中国也不会这么果断地转向南美。

中国在大豆这张牌上早就有所准备,不仅采购分散,还在源头做布局。海外港口、农业合作、转基因种子推广,都是围绕供应安全展开的行动。

这不是临时起意,而是长期战略。

美国则显得有些措手不及。一边打贸易战,一边还想让中国继续买单,这逻辑本身就站不住脚。

而国内的补贴政策也没有真正解决问题,农民的损失远远大于政府的补偿。

在这种情况下,政策越保守,市场份额就越保不住。

阿根廷看上去像是“抢单成功”,但其实也是在冒险。这次操作能不能长久,还得看后续财政怎么补、市场怎么稳。

如果没有后续配套,这波操作可能只是短期刺激,长期反而让本国加工产业吃亏。

而中国在这场博弈中展现出的节奏掌控能力,既稳又准,给外界释放了一个清晰信号:谁给出诚意、谁提供实惠,就和谁做生意。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算得清的账。


写在最后

阿根廷这次靠着“非常规”操作抢下了一波大豆订单,短期内确实缓了一口气;

美国则因为政策失误错失市场,豆子堆在仓库里没人接;

而中国,则用稳准狠的方式,把握住了全球大豆格局调整的主动权。粮食博弈从来不只是农产品的买卖,它牵动的是产业链、政策和国家战略。谁能看得远、算得清、动得快,就能在变局中站稳脚跟。

参考资料:

阿根廷 “零税卖粮” ,一场为赚外汇的豪赌,把全球大豆市场都搅动了——2025-09-23 14:40·新浪财经

中国两天采购20船阿根廷大豆,美议员气炸:阿根廷背刺我们!——2025-09-24 23:19·观察者网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0-05

标签:财经   阿根廷   美国   大豆   中国   疯子   政策   市场   出口税   全球   买家   美元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