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亮剑,李嘉诚嗅到危险,疯狂抛售大湾区房源,掐准时机大撤退

前言

“他卖的不是房子,是时代的拐点”

今年年初,李嘉诚清仓全球港口,想要套现1378亿,可现在港口还没卖出去,李嘉诚又开始对大湾区400套房源进行抛售,最低总价仅40万元,“月供1500元起”!

这异常的抛售行为,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猜测,在房地产市场一直相对稳定的大湾区,如此大规模、高速度的房源抛售,显得格格不入。

人们不禁要问,一向在商业领域以“稳准狠”著称的李嘉诚,为何突然做出这样的决策?他到底嗅到了什么危险?

李嘉诚的“投机致富术”

李嘉诚作为商业界的传奇人物,凭借着一套独特的商业策略——“低价囤地、长期捂盘、高位套现”,在房地产市场里赚得了盆满钵满。

2004年,李嘉诚的和记黄埔以21.35亿元的价格,买下了成都高新区的这块大地,地价当时仅为每平方米1030元,但李嘉诚没有立刻开始开发,而是选择了“捂地”——这块地整整“冻”了16年。

结果,16年后,房价从1030元/平方米一路飙升至2.4万元/平方米,他在最佳时机套现,净赚了38亿港元,但这背后,却给成都带来了不少麻烦。

接手南城都汇的企业深陷债务危机,欠税近28亿元,还发生过“抢公章”的闹剧,而且,这个项目到现在仍有约5000套房待售,成了城市发展中的“难题”,成都市政府甚至下发了通知,禁止继续为该公司提供新增融资、贷款和重大资产重组帮助。

除了成都,李嘉诚的“退场”操作几乎无一失误,2014年房地产市场火爆时,他果断卖掉了北京迎客中心和南京国际金融中心大厦,趁着市场高峰套现。

2016年,他又把上海世纪会广场这个刚建成的项目卖给了中国人寿,成交价高达200亿元,简直是赚得盆满钵满,虽然之后上海陆家嘴的房价还在涨,但增速放缓,李嘉诚早早退出,成功“上岸”。

李嘉诚总能在资产价格高位时套现,稳稳地把利润装进自己的口袋,有人批评他“只追求差价”,并没有为社会创造太多价值,毕竟他的囤地行为在一定程度上推高了房价,让普通购房者负担更重。

但不可否认的是,他那套“低价囤地—长期捂盘—高位套现”的模式,确实是他财富积累的关键。

中央亮剑,政策“狙击”囤地模式

2025年,中央政府终于忍无可忍,亮出了“大招”——出台了“盘活存量闲置土地”政策。

在过去几十年间,土地就像炒股的筹码,开发商们纷纷拿着这些“黄金地块”玩“捂盘”游戏,一块土地能闲置好几年,土地的资源得不到合理利用,房价却依然在涨,买不起房的老百姓真是苦不堪言,如今终于引起了政府的注意。

政策的核心就是要把这些闲置土地收回、用起来,让每一寸土地都发挥最大作用,不光是喊口号,政府也开了刀,规定各地要加大对闲置土地的清理力度,那些长时间没有开发的土地,政府就收回、没商量,开发商必须加速开发,土地不能再用来“躺着挣钱”。

深圳,作为我国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率先试点了“闲置土地强制收回机制”,对于闲置超过一定期限的土地,政府将直接进行收回,不再给予开发商任何缓冲的机会,从根本上瓦解了“长期捂地”的生存土壤。

随后,政府通过公开招标的方式,将这块土地重新出让给了一家有实力的开发商,新开发商接手后,动作迅速,几乎是立马动工,几年后,这块“废地”变成了绿树成荫的小区,周边环境大大改善,也为城市带来了新的生机。

不仅深圳,其他地方也纷纷跟进,出台了类似政策,为了防止“捂盘”现象,各地加强了土地监管,甚至有的地方推出了土地闲置预警机制,实时监控开发进度,还有通过增加税收来惩罚囤地行为,这样一来,开发商们就难以再找到绕过政策的空子了。

这对李嘉诚来说,是一个重击,过去,他靠着“低价囤地、高位套现”的模式赚得盆满钵满,但在新政策的压力下,他的老套路难以继续。

之前,李嘉诚总是能在土地低价时买进,坐等升值后高价卖出,赚得可是一大笔,但如今,随着政策收紧,囤地模式变得岌岌可危,李嘉诚意识到,继续在中国市场操作,风险越来越大,利润空间越来越小,于是,他做出了一个艰难的决定——加速撤退。

资本大撤退的“X”因素

李嘉诚最近的大规模抛售中国资产,绝不是一时心血来潮,而是受到了多种复杂因素的推动,他的“X”因素背后,有着深刻的经济动因,也有着国际环境的压力。

最直白的变化,就是国内土地政策的收紧,过去,李嘉诚凭借资金优势,在中国大举囤地,低价买进,高价卖出,赚得盆满钵满。

可是,现在国家出台了“盘活闲置土地”的政策,规矩一下子变了,土地市场不再允许这种长期占地不开发的行为,说白了,李嘉诚这招“捂盘炒地”的把戏,早已过时,被政策打了个“致命一击”。

不仅如此,全球贸易的不确定性也让李嘉诚的全球布局充满风险,美国总统特朗普时不时抬头,挥舞贸易保护的大棒,全球经济风云变幻,李嘉诚怎么可能不紧张?就像是坐在船上的船长,眼看风浪渐近,他只能紧缩帆船,收缩自己的资产布局,避免更大的风浪把自己摧毁。

当然,李嘉诚的抛售行为背后,还有一个更“私人”的理由,那就是家族财富的传承,已经97岁的李嘉诚,显然不能再像过去那样拼命冲锋了。

他要为下一代铺路,确保家族的财富能够平稳传承,而且,随着年纪的增长,李嘉诚也在考虑如何让财富继承者能够更好地管理和增值,而不是让家族的财富在危机爆发时成为“烫手山芋”。

从2013年开始,李嘉诚已经套现超过2000亿人民币,相当于一个中等城市一年的GDP,更有意思的是,这些资金大部分都去往了海外,投资到了欧洲的基础设施、电信等较为稳妥的领域。

曾几何时,李嘉诚的名字几乎是商业成功的代名词,很多人都将他视为商业神话,可如今,他的名声却越来越有争议了。

有些人说他就是靠“低价囤地,捂盘高价卖”赚大钱,商业伦理上也确实存在不少问题。

拿成都南城都汇的项目来说,李嘉诚的囤地行为让土地闲置多年,不仅浪费了宝贵的资源,还抬高了周边房价,让买不起房的普通人更痛苦。

所以,现在看到李嘉诚这场大规模的资产抛售,谁都明白,背后的“X”因素早已让他无法再按过去的节奏运作,这个商业传奇,终究也会进入新的篇章。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8-15

标签:财经   房源   准时   危险   中央   疯狂   土地   低价   政策   成都   商业   高位   房价   南城   财富   政府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