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被劝退?老师让陪读?家长一定要做好四件事

开学没几天,湖北武汉一小学50多名家长就集体让娃请假了!为啥?原来班里有位多动症同学,课堂上来回爬动,发怪声,推搡同学,家长担心影响自家孩子学习,才出此下策集体“抵制”。



最新的协调结果:这位同学先离校接受专业治疗,等行为稳定,专家评估通过后,再在家长陪同下逐步返校。学校也会准备独立场地,万一孩子情绪波动比较大,及时安抚!

说实话,挺理解双方家长的,50多个孩子的家长担心孩子受影响,这位同学的家长也不是没有努力,之前也道歉过,治疗过,只是孩子的行为,实在不可控,想必家长也很崩溃。

而这样的情况,并非个例,每年开学没多久,一些家长就会被约谈——

“太捣蛋了!”

“不遵守课堂纪律!”

“动手打人!”

“让他先回去吧!”

“必须有个家长过来陪读!”

......

咱们有些家长一听到幼儿园老师委婉劝退,或者小学老师要求陪读,就迷茫无助,除了照做和羞愧,想不出任何办法。其实面对这些问题,只要做好四件事,就可以快速缓解。



今天的文章,我们就从感觉统合的角度,为大家分析清楚孩子在学校难以适应的原因,并给出一些明确的应对方法,希望能帮到各位焦虑无助的家长!

首先,孩子被要求陪读或劝退,到底是为什么?


一、感统失调儿童在校两大困境


在过去17年的感统教育中,老岳讲感统总结了儿童入学困难,无法适应集体环境的四个主要原因,包括——

1.行为问题:攻击他人、频繁哭闹、无法安静坐立

2.社交困难:不愿与其他小朋友互动、缺乏分享意识

3.规则意识弱:不听从指令、随意走动、影响课堂秩序

4.发展迟缓:语言、运动或认知能力明显落后于同龄人

在以往的观念中,这些表现会被误解为“不听话”“故意捣乱”或者“学习能力差”,但是从感觉统合的角度来讲,我们认为孩子更多的是感觉处理困难,才无法符合学校的期望和要求。

比如上课坐不住的孩子,他们不一定是故意要捣乱,还有可能是:通过动来动去寻求前庭刺激,找到自己在空间中的位置;触觉敏感,对环境中微小的变化,也产生过度反应;核心肌肉力量不足,姿势维持困难。不合群的孩子,他们不一定是性格怪异,还有可能是触觉防御过当,对他人的肢体接触难以忍受。喜欢打人的孩子也是一样,因为触觉太敏感,他总是把别人的靠近或接触解读为“危险”,出于“自保”,就会产生攻击行为。



总的来说,感统失调的孩子,在学校里主要面临两大困境:

1.感觉反应不足

孩子对感觉刺激反应迟钝,需要更强、更久的刺激才能有感觉。

这类孩子很容易给人一种“没事儿找事儿”“博眼球”“搞破坏”“不友好”的印象,他们好像无时无刻都在“找刺激”:好动、疯跑、晃椅子、喜欢从高处往下跳,玩玩具用力过猛,把东西拆坏,或者故意撞击桌椅、推搡同学、对周围的桌子栏杆或同学的衣服、头发摸个不停......

2.感觉反应过度

孩子对感觉刺激反应过激,一点点的刺激就让他感觉难以承受。

这类孩子犹如“惊弓之鸟”,拒绝荡秋千,害怕双脚离地,做啥都小心翼翼,还有可能拒绝参加集体活动,回避需要大力气的活动,动作也显得拘谨、不协调,讨厌被触碰,甚至经常一言不合就动手打人、推人,让人觉得很不“礼貌”......

那该怎么办呢?当接到学校的“最后通牒”,是给孩子换一家幼儿园继续上?还是有其他更好的办法?如果其他幼儿园也不接收怎么办?还有陪读,陪到什么时候才是个头?陪读一段时间孩子真的就能变好吗?


二、做好四件事陪孩子走出困境


知道您很着急,但还是希望您能保持冷静,做好以下四件事:

首先,不要责怪孩子,也不要责怪自己或者抱怨老师。感统失调不是什么世界末日,只是一个需要解决的挑战。

其次,带孩子做一次感统评估。明确孩子的失调表现和原因,为后期感统训练做准备。

第三,带着评估结果,和学校老师进行一次深入对话,解释清楚孩子的行为不是故意,而是感统失调,并表明带着孩子训练和改变的决心,真诚请求学校的理解与支持。

最后一件事,也是最重要,最需要坚持的一件事——感统训练!

如果孩子确实不得不退学或暂停入园,请不要把它当成挫折,而要珍惜这段宝贵的训练黄金期,用1-3个月的高强度,有针对性的感统训练,帮孩子找回能力与自信,其实远比让他在幼儿园里“硬熬”一年要有价值得多。



如果不得不选择陪读,也希望您明白,您的角色绝不是去学校替孩子做事的“保姆”,而是他在教室里的感统陪练师,课间带他做一些跳跃、旋转的训练项目,帮他短暂拉升觉醒度,激活大脑功能,有助于上课后提高课堂学习效率。在他紧张不安时,给予拥抱,通过深压觉的刺激,及时帮他调节情绪。抓住机会与老师沟通,为他争取各种“表现”的机会,锻炼胆量,提升自信心。

这里为大家汇总了一些家庭感统训练的常用方法,希望您永远记住,感统训练的本质就是“玩”,随时随地都可以进行。想让孩子早日回归正常的学习生活,一定别偷懒。

针对前庭觉:大象鼻子旋转、前滚翻、开合跳、荡秋千。

针对本体觉: 推重物、摔跤游戏、揉面团、提重物。

针对触觉: 沙子、大米、豆子盆寻宝游戏;玩手指画、剃须泡沫;用不同材质的布(毛巾、丝绸、软刷)轻轻刷拭孩子的手臂背部;多做抚触按摩。

其他对感觉统合发展极为有益的活动:爬山、爬楼梯、滚斜坡、游泳、球类运动等。

所有的训练活动,请务必遵循一个原则, 尊重孩子的感受。如果他抗拒,就从他能接受的最低程度开始,慢慢脱敏。

写在最后:

陪读和劝退,其实是一个关键信号,它迫使家长去关注孩子行为背后的真实发展需求,这远比等到小学三年级以后,因为“学习困难”再被发现要幸运得多。所以,请家长放平心态,理性面对,积极感统训练。

实际上,感觉统合就是学习的地基,当地基不稳时,一定要停下来,把地基打牢,再继续盖上面的“识字”“算术”这些楼层!现在短暂的停留,恰恰是为了让孩子在未来更顺利,更自信地重返集体环境,享受学习和社交的乐趣。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9-25

标签:育儿   家长   老师   孩子   感觉   触觉   同学   学校   困难   集体   地基   打人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