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关税这张牌桌上,美国喊得最响,欧洲人却像吃了哑药,全程低头。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的一句桌边爆料,把欧洲各国的纠结暴露得一清二楚。他说,当他问及欧洲是否愿意跟进对中国加征200%关税时,现场鸦雀无声——与其说是默许,不如说是片刻的“集体踟蹰”。
美国总把自己包装成敢死队先锋,欧盟则踌躇两难。对中国,欧盟更像跳双人舞,既想维护关键贸易利益,又要保持对俄强硬姿态。2023年秋天对中国电动车加税,仅限于特定行业;若真扩大为所有商品,10%的门槛都很难过,200%直接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原因?欧盟的决策需要大多数同意,而中国商品背后牵着多少欧洲企业的利润和通胀命脉,没人愿意轻易冒这个险。
美国和特朗普政府,习惯单骑突进。但贝森特的话里,其实藏着焦虑多过自信。嘲讽欧洲“不够勇敢”,用的全是Maga式“锅甩话术”:有功劳归特朗普,有问题怨欧洲。其实,真正持续拿制裁当家伙的还是欧盟。第18轮俄制裁欧盟已提前出招,甚至连加拿大和英国都迅速跟上,可美国脚步反而拖沓。不是无声,是故意装傻。
特朗普回归白宫后,第16、第17轮欧盟对俄制裁美国都没有照单全收。制裁工具箱花样翻新,但与中国全面关税战却坚决不碰。这不是绅士风度,是利益账本深算。毕竟,在“二级关税”问题上,美国嘴上硬,行动上一点都不急。
举个印度的例子。美印吵归吵,对印度加征25%的二级关税都还赖在纸上,一旦本月底贸易协议达成,随时会被“一笔勾销”。明眼人看得出来,这跟买俄油没什么直接关系,说到底不过是谈判上的拉锯和筹码堆砌。更不用说美参议院休会,哪怕法案是真的,也得等九月才有下文,所谓强硬,不过是冲场面。
对中国,美方动作一向拖泥带水。记者问关税,贝森上把话题引到欧洲人身上,避重就轻——不敢正面回应是不是要“像印度那样惩罚中国”。特朗普在这点上表现得更加油滑,要么就是夸赞和中国关系好,要么含糊其辞只说“未来可能”,一句实锤承诺都不肯给。
外界以为美欧是一条战壕里的盟友,其实,到了风险敞口,谁也不愿主动掏腰包做先烈。尤其关乎中国市场时,美国的“勇气”是有限的。贝森特嘲讽欧洲胆小,可实际上要动真格的时候,美国自己也舍不得下死手。
再看全球关税棋局,由中国出口流向美国的电子产品、机械零部件、家具、纺织品逐年涨价,每增加一个百分点,就是数十亿美元的眼泪——别说200%,30%都让企业嗷嗷叫,更别提整个供应链上的多米诺骨牌。贸然提高关税,无异于自己给自己找麻烦。这也是为什么,特朗普和贝森特满嘴“二级关税”,却迟迟没有发力,一切只是为特普会造势,还顺便敲打一下欧洲和俄方。
欧盟态度鲜明:不愿与中国开全面关税战,只愿在细分产业击打,不敢拉跨板块陪美国玩火。而美国,嘴上威风八面,实际跟欧洲一样惜命。虚张声势之后,依旧离不开中国制造的堆堆货。有些事,说了容易,真干起来就显然力不从心——这也是如今全球贸易博弈最真实的底色。
读到这里,有没有一种看演员飙戏的感觉?美国装硬汉,欧洲演矛盾体,看谁能把台词背得更溜。其实,大家心里都有一笔算盘——牺牲利益没人乐意,敲山震虎才能不用真刀真枪。至于关税大战,最多也就雷声大雨点小,真正值得关注的,反而是这些表象背后藏着的利益合纵和现实权衡。你怎么看?
更新时间:2025-08-16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