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大葆台遗址博物馆5月下旬重张
再现汉代“黄肠题凑” 两大重磅展览同步推出
大葆台遗址博物馆效果图
北京青年报记者昨日(7日)从市文物局获悉,北京大葆台遗址博物馆经过全面改建,即将在5月下旬盛装亮相。作为北京地区最具代表性的汉代历史文化专题博物馆,北京大葆台遗址博物馆在重新开放后,将同步推出两大重磅展览《永生奇迹——长沙马王堆汉墓文物精品展》和《碣都会幽燕华章——昭宣盛世下的汉代文明》。
据悉,《永生奇迹——长沙马王堆汉墓文物精品展》的展览时间为5月至8月,《碣都会幽燕华章——昭宣盛世下的汉代文明》自5月起长期展出,具体的开展时间和展陈详情可通过“北京考古遗址博物馆”微信公众号查询。
北京大葆台遗址包括西汉时期广阳顷王刘建及其夫人的两座木椁墓,是北京地区发现的规模最大、等级最高、保存最完整的汉代墓葬。墓中出土了大量汉代高等级文物,其中最重要的就是由一万多根90×10×10厘米的柏木枋垒起来的木墙,高约2.7米。后经考证,这圈木墙就是史书上记载的著名的“黄肠题凑”墓葬形制。
“黄肠题凑”是流行于秦汉时期的一种特殊葬制,其使用者主要是帝王及其妻妾。“黄肠”即去皮后的柏木条。因为柏木心是黄色的,切割成长条状后,宛如一根根黄色的肠子,故曰黄肠。“题凑”即把切割成长条状的柏木条,端头向内码放在一起。“黄肠题凑”就是黄色的柏木心拼凑在一起堆出来椁室。
1979年,大葆台西汉墓博物馆在地宫遗址上修建,并于1983年12月对外开放。展出的主要内容为地宫原址及出土文物,由大葆台一号墓室复原陈列、大葆台一号墓殉葬车马陈列、大葆台汉车复原陈列和大葆台一、二号墓出土随葬器物陈列4部分组成。1995年大葆台汉墓遗址成为北京市第五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但是历经岁月流转,原馆建筑和设施逐渐老旧,已不能满足遗址保护和观众参观的需求,2012年起大葆台博物馆闭馆。经过十年的沉寂,2022年9月,大葆台西汉墓遗址保护及博物馆改建工程项目建议书获得北京市发改委的批复,之后进入实施阶段。
经过两年多的建设,大葆台遗址博物馆将于5月下旬重开。据悉,改建项目总建筑面积7600平方米,其中地上面积3480平方米,地下面积4120平方米。建筑设计尊重原有遗址及地貌,遵循“整体保护”与“最小干预”原则。其中,博物馆建筑造型取意汉代墓葬形制,采用覆斗式造型,四面放坡,配合以夯土立面材质,呈现汉代“黄肠题凑”高等级墓葬制式;主入口隔扇墙立面纹理提取“黄肠题凑”中的题凑形式,正面横向纹理为“黄肠题凑”的延展面,侧面为“黄肠题凑”的截断面,巧妙运用了“黄肠题凑”葬制文化特点。
新建成的博物馆内将运用包括AR技术和三维数字扫描技术等在内的先进技术手段,对大葆台西汉墓本身文化内涵、所出土的文物进行细致解读。来到博物馆的观众,只需通过上传现场照片,就可了解相关的墓主人的下葬过程、墓葬内原有场景以及相关出土文物所蕴含的意义和价值。此外,博物馆也将继续作为社会教育活动和科普教育活动基地,进行汉代文化科普,观众来此可以体验投壶、写竹简、汉服活动、模拟考古等。
(北京青年报)
更新时间:2025-05-09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