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库斯,一个为中国历史正义奔走的德国人。
2025年11月12日中午,他通过团队的视频账号“@马库斯和松杰的朋友们”发布了一则视频。

视频里的他,眼圈泛红,声音哽咽,充满了失望与无助。
他对着镜头说,他和团队在成都锦江边创立的“和平小屋”,一个旨在铭记历史、传播和平的非盈利展馆,在开业不到一周的时间里,就遭到了骚扰、破坏与勒索。

一个不远万里守护中国民族记忆的国际友人,最终却要在中国的土地上,通过互联网向中国人民求助,来保护他那份卑微而纯粹的善意。
我们不禁想问,究竟是谁搞的破坏?

马库斯的外祖父劳伦斯,上世纪30年代曾在上海,用相机记录下了淞沪会战前后日军的暴行与中国民众的苦难。
这些珍贵的历史铁证,在尘封了近一个世纪后,于2021年被马库斯在整理遗物时发现。

他没有将这些照片当作战利品私藏,也没有拿到拍卖行去换取财富。
他做了一个让所有中国人动容的决定。
他与中国友人钟灏松、白士杰组成了三人团队,将这超过600张承载着民族血泪的原始照片,全部无偿捐赠给了上海淞沪抗战纪念馆。

为此,马库斯还曾受邀观礼九三阅兵,这是国家对他义举的最高肯定。
他们的脚步没有停止。
为了让更多人,特别是日本民众了解真实的历史,这个三人团队开启了自费跨国巡展之路。
他们乘坐最廉价的航班,住最便宜的“挂壁房”,靠便利店的饭团果腹。

在日本,他们为了租借一个展馆,曾被连续拒绝5次,最终只能以高昂的价格在东京市中心租下场地,举办了那场名为“最后的赎罪”的展览。
他们所做的一切,不为名,不为利,只为一份沉甸甸的历史责任感。
这份伟大的善举,延续到了成都。

2025年11月初,他们的“和平小屋”在锦江岸边开幕。
这是一个小小的、非盈利的展馆,是他们跨国巡展精神的延续。
开幕当天,媒体云集,抗战老兵亲临现场,场面温馨而感人。
所有人都以为,这颗和平的种子将在这片热土上安然生长。
谁也没想到,卑劣的生意找上了门。

一个自称“自律委员会”的组织,其核心人物杨某和贾某某,盯上了这个充满善意的小屋。
根据后续的爆料,这个所谓的“委员会”根本未经注册,是一个彻头彻尾的非法组织。
杨某找到马库斯团队,堂而皇之地要求他们每月缴纳一笔费用,美其名曰“管理费”,实则就是赤裸裸的“保护费”。

杨某甚至扬言,不交钱,就让“和平小屋”开不下去。
这套路并不新鲜,甚至有些老土,让人瞬间联想到上世纪的街头混混。
他们看准了马库斯是外国人,或许不熟悉中国的法律和社会环境;他们也看准了马库斯团队办展是出于热爱,赌他们会为了避免麻烦而选择“花钱消灾”。

这是一种极其阴暗的心理算计,他们试图将马库斯的善良与热爱,明码标价,变成自己口袋里的脏钱。
威胁之后,便是破坏。
贾某某先后四次对“和平小屋”的财物进行恶意破坏。

小屋11月1日开业,最早的破坏记录在2日,时间点如此之巧,很难不让人联想到这是精心策划的“下马威”。
一边是杨某唱红脸的勒索,一边是贾某某唱白脸的破坏,一出双簧,目的就是为了制造麻烦,然后证明自己有“摆平”麻烦的能力,从而逼迫马库斯团队乖乖就范。

这已经不是简单的经济纠纷。
这是在历史的伤口上撒盐,是对民族尊严的公然践踏。
他们试图勒索的,不仅仅是金钱,更是对一段民族历史进行言说的权利。
他们的行为,无疑是在告诉所有人:在这里,历史与正义,也可以被当成一门生意来做。

面对勒索与破坏,马库斯团队的第一选择,是相信正规渠道。
他们先后四次报警。
然而,结果却让他们陷入了更深的失望。

报警似乎并未起到应有的震慑作用,对方依旧嚣张,贾某某甚至拒绝赔偿、拒绝道歉、拒绝一切调解。
我们可以想象一下马库斯当时的心境。
他为了守护中国的历史,可以顶住日本右翼的压力,可以忍受跨国奔波的艰辛,甚至可以面对网络上“作秀”的非议。

但他可能从未想过,会栽在几个中国本土的无赖手里,并且在寻求公权力保护时,显得如此无力。
这正是整个事件中最令人深思的一点:为什么一个本该由基层执法部门迅速解决的治安案件,最终需要当事人以近乎“自曝”的方式,诉诸网络舆论来寻求破局?
这背后暴露出的,是基层治理中某种程度的失灵或迟钝。

当常规的救济渠道无法给予受害者及时的正义时,网络平台就成了最后的救命稻草。
2025年11月12日,被逼到墙角的马库斯,选择了这条路。
短短几小时内,事件冲上热搜。
愤怒的声浪席卷了成都各大官方媒体账号的评论区。

无数网友为马库斯发声,他们的话语朴素而直接:“不能让好人寒心!”“请保护我们的朋友!”“严惩不法之徒!”
更令人动容的是,许多成都市民自发前往“和平小屋”,用自己的身体组成人墙,日夜守护着这个小小的展馆。

他们用最质朴的行动,向马库斯,也向那几个跳梁小丑宣告:你们,代表不了成都,更代表不了中国。
绝大多数中国人的心中,都有一杆秤,分得清善恶,辨得明是非。
舆论的沸腾,终于带来了官方的快速反应。

在马库斯发布视频的当天下午,当地街道办和派出所迅速介入。
然而,当晚发生的一幕,却让事态更加复杂。
在“和平小屋”的直播中,一位据称是“社区书记”的干部突然闯入,他被指一身酒气,声称是来“道歉”,却在直播镜头前追问当事人母亲的住址。

这一行为,无论出于何种目的,都显得极不专业且极具冒犯性,不仅没有平息事态,反而火上浇油,让公众对基层部门的处理能力打上了一个更大的问号。
这件事最终在强大的舆论压力下,被初步定性为民事纠纷,推动了协商进程。
但我们必须追问,假如马库斯没有选择网络求助,假如这件事没有引发如此巨大的舆论声浪,那“和平小屋”的命运将会如何?

是不是就要在无休止的扯皮和骚扰中,被迫关门,让一份跨越国界的善意,最终在中国本土无声凋零?
这个事件拷问着我们的基层治理能力,拷问着我们对民间组织的监管,更拷问着我们每一个人的良知。

铭记历史,从来不只是一句写在教科书上的口号,它需要落实到每一个具体的行动中——善待那些为我们守护历史的人,严惩那些肆意践踏历史尊严的行为。
马库斯和他的团队,下个月还要去中国台湾省和韩国举办展览。
我们不希望这次风波,影响他们后续的行程。

但更重要的是,我们不希望这片土地上再次发生如此荒唐的事情。
我们张开双臂欢迎世界各地的朋友,展示我们的大国胸襟与文化自信,但这份自信的基石,是对内能够保护每一个守法公民和国际友人的合法权益,对外能够赢得发自内心的尊重。

别让我们的朋友,带着一颗火热的心来,却带着一颗冰冷的心走。
这不仅是马库斯一个人的遭遇,更是对我们整个社会良心的一次考验。
参考资料:
【追踪热点】捐赠抗战照片法国友人马库斯“和平小屋”被一组织破坏让缴不合理费用,当地街道办:协调达成一致
天眼新闻 2025-11-13 12:24
成都成华区通报“和平小屋”问题:社区书记已被停职
2025-11-13 17:51:06 成华发布
更新时间:2025-11-14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