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火爆全国到4000家门店倒闭,为啥吃兰州拉面的人越来越少了?

兰州拉面作为一种源自西北的特色面食,曾经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一股餐饮热潮。它以独特的风味和便捷的制作方式,迅速占领街头巷尾,成为许多人日常饮食的选择。这种面食的兴起并非偶然,而是依托于改革开放后的人口流动和创业浪潮。

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末,青海化隆地区的居民开始外出务工,他们将手工拉面的技艺带到南方城市,开设小型面馆。

这些面馆强调清真标准,面条可根据粗细调整,如宽条或细丝,以适应不同地域口味。价格低廉,一碗只需几元钱,就能提供饱腹感强的餐食,这在当时快节奏的城市生活中特别受欢迎。

化隆人借用兰州牛肉面的名号,因为后者已有清朝以来的历史积淀,被誉为中华第一面。

这种策略让门店快速扩散,到2018年,全国已有一万多家,覆盖两百多个城市,从业者达十万人,年收入过百亿元。政府政策的支持进一步助推了这一进程,如提供技能培训补贴和低息贷款,帮助更多人开店。

相比其他小吃,兰州拉面的标准化工艺是其优势所在,面团预备和快速出餐,仅需四十秒,就能满足高峰期需求。

这与沙县小吃的清淡或黄焖鸡的重油形成互补,拉面通过油泼辣子调节口味,吸引了更广的消费群体。

二十一世纪初,兰州拉面已成为国民级餐饮符号,门店峰值超过二十万家,占据面食市场主导地位。

这种火爆的背后,是产业从散户向规模化的转变。

兰州本地注重正宗性,强调汤清、萝卜白、辣油红、香菜绿、面条黄的标准,2007年起注册统一商标,绿色牛头标识便于消费者辨识。

2012年开始,本土品牌向外扩张,进入厦门和武汉等城市。但市场主导仍由化隆人掌控,他们的门店占八成以上,灵活经营往往添加炒菜或米饭,增强竞争力。

经济高速增长期,城市化进程加速,人们外出就餐频率上升,拉面以实惠和速度脱颖而出。平均消费十余元,就能享用一碗热腾腾的面条,这在上班族中特别流行。

与日式拉面的高端定位不同,兰州拉面走平民路线,适合中低收入群体。外卖平台的兴起进一步放大其优势,线上订单激增,门店数持续攀升。

2020年前,产业年营收已达数百亿元,带动就业和供应链发展,如牛肉采购和调味品生产,形成完整生态。

然而,从2020年起,兰州拉面开始面临挑战,那一年就有四千家门店关门。

经济环境变化导致消费趋于谨慎,人们减少外出用餐,转向更经济的选择。疫情影响加剧了这一趋势,门店租金和人工成本居高不下,而客流量锐减。兰州拉面门店多为街边小店,固定开支占比大,一旦生意下滑,难以维持。

分量控制是另一个痛点,一碗面往往只配薄薄几片牛肉,顾客反馈强烈,认为性价比不足。早期一块八毛的小碗能饱腹,如今十五元起跳,却肉少汤寡,与快餐市场的新选择形成对比。

重庆小面或山西刀削面提供更多分量和品种,价格相似却更吸引人。兰州拉面的菜单多年未变,仅限于面条和少许配菜,无法满足年轻消费者对多样化的追求。

他们更青睐融合菜或健康选项,而拉面固守传统,创新滞后。门店密集分布也导致内部竞争,相互蚕食市场份额。与沙县小吃通过协会统一管理不同,兰州拉面缺乏有效协调,扩张盲目。

资本的介入一度被视为转机,从2021年起,多个品牌获得融资,如陈香贵天使轮过亿元,马记永估值超十亿元。

这些资金用于门店升级,菜单扩展到人均四十元以上,添加烧烤和凉菜。烧烤毛利率高,达五成,但这偏离了拉面的核心竞争力。

传统夫妻店靠实惠取胜,新店注重环境和附加品,价格随之上涨,一盘黄瓜片就要十元起。高端化让普通食客远离,转而选择更亲民的替代品。

2023年,关店潮加剧,上半年就有三万家关闭,主要集中在一线城市商场店。经济下行中,拉面作为非必需品,受冲击较大。

品牌调研显示,年轻群体偏好新鲜口味,而兰州拉面更新缓慢,供应链虽优化如预包装面条,但未解决肉量问题。相比2020年前的野蛮增长,现在增速放缓,头部品牌仅一百多家,投资人反思盲目扩张。

产业内部的分歧也显露,化隆人与兰州本土派在商标和风格上存在差异,前者更灵活但依赖名号,后者强调正宗却扩张迟缓。这导致品牌辨识度低,顾客进店后常感雷同,无法形成忠诚度。

2025年,整体餐饮业关店率创历史新高,去年近三百万家门店停业,兰州拉面亦受波及。

兰州拉面的兴衰反映了餐饮市场的变迁。从借牌起步到自立门户,它助力脱贫并推动连锁化发展。未来,通过供应链优化和创新融合,这一产业有望重获新生,满足更多消费者的需求。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1-18

标签:美食   兰州   拉面   家门   火爆   全国   面条   沙县   品牌   面食   城市   产业   经济   口味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