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粤优秀教师 刘习云:我是刘习云,是韶关市曲江区启智学校的一名教师,目前从教9年,我所带的是一群唐氏综合征、孤独症、脑瘫类的(儿童),我教授的课程主要是劳动教育、生活适应等等。
面前的刘习云老师笑容温暖,语速平和。在她任教的第九个教师节前夕,让我们走进她与孩子们的世界,聆听一段关于守护与成长的故事。
刘老师
我孩子一岁多的时候,我选择再重新回到了特殊教育。因为我觉得从事特殊教育的人,首先他的内心是要去接受这一类孩子的,要有母亲般的心去对待他们。
有一个很特殊的孩子,他平常是完全不理别人。在一次课上,因为我去拿工具,不小心撞伤了腰。他那天就突然跑到我面前来,拍拍我的肩,用非常着急、很焦虑的语气跟我说,刘老师受伤了,刘老师受伤了,那个瞬间我就感觉到,他是有感觉的。
不要总是盯着孩子不能什么,而是要看到他“能什么”,这样才能挖掘到他们的闪光点。这句话是刘老师常对家长说的。
家长
稍微语气重一点,小瑞(化名)都很急,往地上摔。来了学校后,会帮忙搞一下卫生,这个暑假每天晚上都是他洗碗。她很有耐心、很温柔,就是比我们父母做得还好。
在刘老师创建的家长微信群里,每天都有家长分享孩子的点滴进步。
刘习云老师
其实我们特殊孩子,他只是与世界沟通的方式不一样。但是他们内心是非常纯净的,笑容也是非常纯洁的。对我们老师信任也是无条件的。我觉得就这一点的话,就能足够让我一直都扎根在特殊教育行业。
在专业成长与科研探索的道路上,刘习云老师同样成果丰硕。她撰写的《分层教学法在培智学校美术教学中的应用》获韶关市论文一等奖,参与的市级课题获得教学成果奖二等奖......她将这些研究成果全部应用于教学实践,为孩子们量身制定“一生一策”个别化教育计划,积极开展劳动技能、多感官教学等特色课程,系统性设计了“生活技能阶梯系列课程”,重点培养学生穿衣、洗漱、简单烹饪等技能,显著提升了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由她编写的劳动技能校本教材(高年级)在学校的劳动技能课中也被广泛应用。
她说自己是一名“种花人”,有的花春天开,有的要等到秋冬。他们要做的是相信每朵花都有自己的花期,然后用耐心和爱去静候。
工作之余,刘习云老师更是主动承担“送教上门”重任,用脚步将知识与关爱送到每一个需要的孩子身边。
刘老师
让他们去感知,通过视觉跟触觉去感知到这个东西,然后他们才真正的可以去吸收,去认识它。他们最终能与社会融入,然后我们的社会能接纳他们,尊重他们。
在工作当中遇到的瓶颈或者是困难,只能是调整自己的心态,那始终是要找到解决方法的。
9年特教路,她始终追求“让每一位学生都学有所获”的目标,以“学高为师,德高为范”为自律信条。她用爱心倾听孩子的“特殊语言”,用耐心陪伴孩子的成长点滴,用专业为孩子搭建通往未来的桥梁。
今年教师节,刘老师依然会收到许多特别的“礼物”:孩子们亲手为她画的肖像,家长们发来的真挚问候,还有她藏在手机里那些记录着点滴进步的瞬间。这一切,都化作星光,照亮她在粤北山区特殊教育一线坚守的漫漫长路。
来源|曲江区融媒体中心 李若冰 潘榕基
更新时间:2025-09-12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