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世中国宣布恢复供应?要求用人民币结算,奥迪奔驰大众求合作

就在荷兰接管安世半导体引发的芯片荒持续发酵,奔驰、奥迪相继宣布减产,大众高尔夫生产线濒临停产之际,安世中国东莞工厂突然抛出重磅消息:同意恢复对欧洲车企的芯片供应,但所有订单必须以人民币结算,且需提前支付50%预付款。

这则消息像一颗惊雷炸响欧洲,奥迪、奔驰、大众高管连夜组团飞往东莞,昔日高傲的德系巨头,如今只能放下身段求合作。

荷兰抢厂引发连锁反应

这场芯片风波的根源,是荷兰政府一场自以为“高明”的政治投机。

今年9月,在美国的暗中授意下,荷兰以“经济安全”为由,强行接管中国闻泰科技旗下安世半导体的欧洲业务,不仅冻结了安世欧洲工厂的资金与产能,还蛮横要求闻泰科技剥离99%股权。

荷兰首相吕特当时高调宣称“这是保护欧洲产业链安全”,却没料到自己亲手点燃了欧洲汽车产业的导火索。

安世半导体绝非普通企业,作为全球第三大功率半导体厂商,它掌握着汽车芯片的“命门”——全球每四辆汽车中就有一辆使用其生产的功率芯片,德系三巨头奥迪、奔驰、大众对其依赖度更是超过60%。

荷兰接管后,安世欧洲工厂因缺乏中国技术支持陷入停工,而安世中国东莞工厂随即宣布:暂停向荷兰安世及其中欧分包商出口任何芯片组件。这一反制直接掐断了欧洲车企的芯片供应链。

危机很快显现。

欧洲汽车制造商协会(ACEA)10月中旬发布的预警显示,欧洲车企的安世芯片库存普遍仅能维持2-4周,寻找替代供应商至少需要6个月。

德国汽车工业联合会(VDA)的数据更触目惊心:仅大众集团因缺芯每天损失超1.2亿欧元,奔驰三季度净利润暴跌60%,奥迪位于因戈尔施塔特的工厂直接裁员2000名临时工人。

更致命的是,德国车企协会收到了10亿欧元的索赔函——下游经销商因无法交车要求赔偿违约金。

此时的荷兰早已骑虎难下。

接管安世后,荷兰本想借助美国技术重启生产,却发现安世的核心芯片设计图纸、加工工艺都掌握在东莞工厂手中,欧洲工厂不过是组装环节。

阿姆斯特丹证券交易所数据显示,荷兰飞利浦、ASML等企业因中荷关系紧张市值蒸发超120亿欧元,荷兰经济大臣卡雷曼斯多次私下联系中方,却因拒绝纠正“接管”错误被拒之门外。

而幕后推手美国的“援助”也迟迟不到位,所谓的“芯片替代方案”仅停留在口头承诺,欧洲车企彻底沦为这场政治博弈的炮灰。

德系三巨头破局求生,连夜赴华求购芯片

欧洲车企的绝望在10月底达到顶峰。

大众集团CEO奥博穆在接受《南德意志报》采访时坦言:“如果再拿不到安世芯片,我们将被迫关闭德国本土5家工厂,这会导致10万人失业。”

奔驰董事长康林松更直接绕过欧盟,私下致电中国商务部,表达了“希望直接与安世中国沟通”的诉求。

此时的欧盟也慌了神,之前喊着要对中国实施“反胁迫”制裁的德国媒体,突然画风一转,刊登《镜报》评论员文章:“我们不应将商业问题政治化,与中国的合作才是出路。”

但据知情人士透露,德方起初试图以“中欧经贸关系大局”为由,要求中方取消“接管”反制,恢复原有结算方式,却遭到张海涛直截了当的拒绝。

“荷兰政府单方面违背市场化原则,接管我们的欧洲业务,给安世中国造成了数十亿元损失。现在要恢复供应可以,但必须满足两个条件:

一是所有订单以人民币结算,这是对我们合法权益的保障;

二是提前支付50%预付款,覆盖我们的产能储备成本。”张海涛的表态,戳中了德系车企的痛点。

代表团成员一度陷入沉默,毕竟长期以来,全球汽车产业链都以美元或欧元结算,改用人民币意味着要重构财务结算体系。

但停产的压力容不得他们犹豫。

就在谈判当天,大众集团再次传来坏消息:因缺芯,旗下途观L车型在欧洲的交付周期已延长至12个月,经销商退订率飙升15%。

当晚11点,德方代表团最终松口,同意安世中国的所有条件。

奥迪CEO杜斯曼在接受国内媒体采访时无奈表示:“为了保住生产线和市场份额,我们愿意接受新的结算方式,这是目前唯一的选择。”

人民币结算不是“小事”

安世中国提出的“人民币结算”要求,看似只是支付方式的改变,实则是全球产业链话语权转移的关键一步。

这一要求能顺利落地,背后是中方不可替代的产能优势和时机把控。

数据显示,安世中国东莞工厂承载着车规级封装测试 65% 产能的功率芯片加工测试产能,荷兰接管的欧洲工厂因缺乏核心技术,复工率不足10%。

在全球功率芯片供不应求的背景下,安世中国掌握着绝对的供给主导权。

更重要的是,人民币结算戳中了美国和荷兰的“软肋”。

长期以来,美国通过美元霸权掌控全球产业链结算体系,荷兰等欧洲国家则依附于此。安世中国要求人民币结算,意味着德系车企需要大量兑换人民币,直接提升了人民币在全球汽车产业链中的结算地位。

有银行数据显示,谈判结束后三天内,法兰克福外汇市场人民币对欧元交易量激增40%,多家德国银行紧急增加人民币储备额度。

荷兰政府试图从中作梗,要求欧盟出台“统一结算货币指引”,变相抵制人民币结算,但遭到德国直接反对。

德国财政部长林德纳公开表示:“企业的生存权高于一切,政府不应干涉企业的合法结算选择。”

这一表态背后,是德国车企的强大游说力量——仅大众、奔驰、奥迪三家企业,就贡献了德国汽车产业35%的产值和12%的就业岗位,政府根本不敢冒险让其停产。

网友对这波操作纷纷点赞:“以前总说我们被卡脖子,现在终于轮到我们掌握主动权了!”

“人民币结算才是真·反制,比单纯停供更有杀伤力。”还有业内人士分析:“安世中国开了个好头,如果后续其他中国核心企业跟进,人民币在全球产业链的话语权将大幅提升。”

结语

阿姆斯特丹证券交易所数据显示,自风波爆发以来,荷兰半导体企业市值累计蒸发超150亿欧元。

对德国车企而言,虽然暂时解决了芯片危机,但也付出了“依附成本”。

安世中国的反制措施,向世界证明了“中国方案”的可行性——不搞霸权主义,不附加政治条件,而是通过市场化手段维护自身权益,同时为合作方提供稳定的供给保障。

这种模式与美国的“胁迫式合作”形成鲜明对比,越来越多的欧洲企业开始主动寻求与中国合作。

人民币结算的突破是阶段性胜利,全球货币体系的变革需要长期过程。

但不可否认的是,这场风波让世界看到了中国的底线思维和反制能力:在核心利益面前,中国既能精准打击对手痛点,又能为合作留有余地,这种“刚柔并济”的策略,正是中国在全球博弈中日益占据主动的关键。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1-02

标签:财经   奥迪   大众   中国   用人   荷兰   欧洲   芯片   德国   人民币   工厂   反制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