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士尼 & MidJourny
如今,创意人士在日益被人工智能(AI)主导的世界中艰难维生。他们的创意技能便是他们的“金蛋”,但AI却威胁要“剖开它们”,剥夺他们赖以生存的创作成果。
人工智能也已彻底改变了创意产业的格局,像MidJourney和DALL·E这样的工具能在几秒钟内生成令人惊叹的图像,而像ChatGPT这样的平台则能几乎瞬间生成剧本、故事和营销文案,这正是艺术家面临的人工智能困境所在。但在同时,这些AI平台的日子也并不好过。
今年6月,迪士尼与NBC环球旗下的多家实体公司联手向加州中区联邦法院提交诉状,起诉Midjourney并指控其热门AI图像生成器未经授权使用两家电影公司旗下知名角色。本周三,Midjourney终于回复了,他们在面对迪士尼这样的“全球最强法务团队”时,又会为艺术拉扯出怎样的空间?
以下是“凤凰艺术”为您带来的相关报道。
Midjourney是AI“文生图”赛道的代表企业之一。与OpenAI、Meta、Stability AI等竞争对手类似,Midjourney通过爬虫抓取网络图像构建AI训练数据集。靠着强大的图像生成能力,吸引了超过2100万订阅用户,2024年收入高达3亿美元。
今年6月,迪士尼与NBC环球旗下的多家实体公司联手向加州中区联邦法院提交诉状,起诉Midjourney并指控其热门AI图像生成器未经授权使用两家电影公司旗下知名角色。他们联合向加州联邦法院递交了110页的诉状,称:“Midjourney是彻头彻尾的版权搭便车者,更是抄袭行为的无底洞。Midjourney的侵权行为是蓄意且故意的。”目前写作行业和音乐界已有多起案件正对簿公堂,迪士尼与NBC环球起诉则是好莱坞巨头首次下场参与这场愈演愈烈的生成式AI法律战。
在本周三晚间提交的回应中,Midjourney辩称,人工智能训练属于“合理使用”范畴。
“版权法并未赋予对版权作品使用的绝对控制权,”Midjourney的律师辩称。“版权法授予的有限垄断权必须让位于合理使用原则,该原则旨在保护思想和信息自由流动这一公共利益。”
Midjourney还辩称,这些工作室试图“两头讨好”,一方面自己使用AI工具,另一方面却试图惩罚一个受欢迎的AI服务。根据文件显示,Midjourney是视觉特效公司和其他与迪士尼和环球影业合作的供应商中广受欢迎的工具。
该回应还指出,Midjourney的“数十名”订阅用户拥有与迪士尼和环球影业关联的电子邮件地址——这表明这些影视公司的员工也在使用该服务。Midjourney的律师还提到,迪士尼首席执行官鲍勃·伊格尔(Bob Iger)在今年3月的一次年度会议上对人工智能表示赞赏,称“技术是艺术家不可或缺的工具”。
“原告不能两头兼得,一方面通过使用Midjourney和其他生成式人工智能工具从行业标准的人工智能训练实践中获利,另一方面又指责Midjourney因相同行为而存在不当行为,”文件中写道。
迪士尼与环球影业的诉讼主要聚焦于AI生成的内容,认为Midjourney用户创建的图像与两家工作室的版权作品存在实质性相似。从这个意义上说,该诉讼与其他主张AI训练本身构成侵权的诉讼有所不同。
对此,Midjourney表示,其用户必须遵守服务条款,该条款禁止侵犯知识产权。但该公司律师认为,仅仅创建与受版权保护的作品相似的图像并不足以构成侵权。
“事实上,存在大量合法且不构成侵权的理由来创作包含流行文化角色(如原告所指控的)的图像,包括非商业性粉丝艺术、实验与构思,以及社会评论与批评,”Midjourney的律师在文件中写道。“原告试图扼杀所有这些行为。”
实际上,2024年11月,两家影业公司指定的律所就向Midjourney公司的首席执行官David Holz发送了侵权警告函。警告函中,迪士尼表示已经关注到大量未经授权复制受版权保护作品以训练和开发生成式人工智能(“AI”)模型及服务,以及利用AI模型和服务商业性开发和向消费者分发受保护作品的复制品,这违反了版权所有者的权利。并表示已经通过独立或第三方研究验证了这一结果。例如,《纽约时报》的报道《我们让AI创作小丑,它生成了受版权保护的图像》;《IEEE频谱》的文章《生成式AI存在视觉剽窃问题》;《好莱坞报道》的文章《制片厂的非此即彼选择:起诉AI公司或达成重大知识产权交易》。
更严重的是,Midjourney还允许用户生成“公然融合并复制”这些经典角色的图像,比如《星球大战》里的尤达大师、《冰雪奇缘》的艾莎等等。
迪士尼表示从未允许、授权或许可Midjourney公司在任何中途版本中复制或使用任何迪士尼的受版权保护作品,或以其他方式利用迪士尼的作品。
警告函中特别提到Midjourney公司CEO在福布斯采访中,确认了Midjourney公司从未寻求任何版权所有者的同意来使用或开发其作品:
“你是否向在世艺术家或仍受版权保护的作品寻求过同意?”
“没有。要获取一亿张图像并知道它们的来源,实际上是不可能的。如果图像中嵌入关于版权所有者的元数据之类的东西,那就太好了。但这不太现实,没有这样的注册表。无法在互联网上找到一张图片,然后自动追溯到其所有者,也无法进行任何形式的验证。”
针对这起诉讼,迪士尼高级执行副总裁、首席法律与合规官霍拉西奥·古铁雷斯表示:“我们的世界级IP建立在数十年资金投入、创意与创新之上,这些投资唯有通过版权法赋予创作者从作品中获利的专有权才能实现。”他补充称:“我们看好AI技术的前景,也乐观地认为它可以作为促进人类创造力的工具被负责任地使用。但盗版就是盗版,由AI公司实施这一事实并不会减轻其侵权性质。”
据悉,两家公司除了要求Midjourney赔偿每件侵权作品15万美元,诉状里列出了150多件涉嫌侵权作品,赔偿金额可能超过2000万美元。他们还希望法院下禁令,禁止Midjourney未来再用他们的IP训练模型,或者生成这些作品。
Midjourney曾辩称,AI生成的每一张图像,只是模型训练中极小的一部分,其过程类似于人类艺术家从无数视觉经验中提炼灵感进行再创作,而非直接复制。
然而,这恰恰是此案乃至整个生成式AI领域面临的核心法律难题:如何清晰界定“训练”、“学习”、“灵感借鉴”与法律意义上的“抄袭”或“侵权”之间的界限?这场备受瞩目的诉讼,其结果可能对AI产业和创意生态的未来产生深远影响。
当我们优先考虑速度和成本效益,而轻视甚至牺牲人类创造力时,我们正冒着摧毁艺术为生活带来的灵感与创新之源的风险。
人工智能或许能产生令人印象深刻的结果,但它无法复制真正艺术所蕴含的人类情感深度、直觉与原创性。在艺术家们面临前所未有的困境时,这个古老的寓言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具现实意义。我们必须警惕,切勿让便利的诱惑凌驾于宝贵的创造力之上。
(凤凰艺术 综合编译报道 编辑/dbk 责编/dbk)
凤凰艺术
最具影响力的全球艺术对话平台
艺术|展览|对话
商务合作洽谈,请联系邮箱:843134080@qq.com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凤凰艺术”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如需获得合作授权,请联系:xiaog@phoenixtv.com.cn,1974004697@qq.com。获得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凤凰艺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更新时间:2025-08-15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